#致家长
请善待每位严厉的老师,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接纳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爱你自己的孩子。
读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
这就相当于如果老师放任孩子调皮捣蛋,不管不教,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不难想象。
戴在老师身上的镣铐,终究会锁住孩子的前程。
所以请善待每位教师,特别是那些为您孩子好,对您孩子严厉的老师。老师越严厉,为孩子着想的心就越真诚。
#家长赢了老师
#很可能会输了孩子
问过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会不会因为家长的原因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这位老师笑着说:“你是想问如果家长跟我关系好,我会不会对他孩子更上心;如果家长为难我,我会不会不喜欢他孩子?”
“没错,就这个意思!”
他沉默了很久才回答:“肯定会的。”
老师也是人,也有感情,与其亲近那些诋毁他、羞辱他、瞧不起他的家长和孩子,他更愿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接纳他的家长和孩子。
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甚至可以说,受家长的影响大一些。
见过很多家长,不管老师做什么,安排什么,老是在质疑、刁难,仿佛天生就跟老师敌对似的。
在这种对峙下,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失败的。
家长只有和老师沟通好,配合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一起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最好。
亲爱的家长们,别再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了。
对不起,老师不可能太温柔。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老师或许就跟鹰一样,会有点凶,会很严厉,会严格要求孩子,甚至让孩子有点害怕。
可老师的严厉,正是对孩子的期待。
如果老师不严厉,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也不在意孩子上课不听课,回家不写作业,那么孩子只会越学越差。
教育本就是一项严肃的事业,身为老师必须对孩子严格,这是我们的责任。
正因为相信孩子能做到,老师才会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标准,为的就是让孩子做得更好。
#老师的严厉
#本质上是爱孩子的表达
#老师严厉背后
#都藏着最深的爱
还记得电影《老师•好》中,那个严厉到苛刻的苗老师吗?
他动手抹去女同学的口红,他罚抽烟的男同学站一整天,他没收了“武侠迷”的所有小说,他把“小混混”赶出了课堂......
换做今天,这个老师可能早就被投诉,被处罚了。
可就是这样一位不近人情,严肃古板的老师,却让很多人红了眼眶。
其实这部电影很值得每位家长和孩子一看。
老师在教授孩子知识的同时,也在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因此,老师本应更有权力管教孩子。
有一位严厉的老师站在孩子身边,那是一件幸事,因为孩子行差踏错的每一步,都尚有往回走的机会。
好老师的关键不仅在于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把孩子塑造成为更好的人。
老师未必完美,但想让孩子上进,为孩子着想的心,一定是最真诚的。
#有远见的老师
#都带点绝情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今的教育对孩子不断让步,给他们更多快乐,更多游戏时间。可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孩子不如成年人明事理,必须受到管教和惩戒。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全社会都在让步,将来的孩子是很可怕的,将来的社会也是很可怕的。
#老师不管 #孩子就学不好
#老师太温柔 #孩子就不学好
6-12岁是孩子人格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老师一定要狠心地管,孩子才能学好,才能成器。
现在对孩子狠一些,孩子可能吃一阵子苦,但享一辈子福。
现在纵容孩子,孩子就会快乐一阵子,受苦一辈子。
但凡有远见的老师,为了孩子好,都会狠心逼孩子一把。
没有完美的老师,也没有完美的家长。
有句话是这么讲的:
#一流的父母做榜样
#二流的父母做教练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姑且不论这句话的对与错,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怎么做的,孩子就会怎么做。
为了孩子,父母必须成为更优秀的父母,孩子才能成为更优秀的孩子。
其实不只是家长,老师也在不断成长。
老师需要理解和接纳家长,同样,家长也需要理解老师正在成长的路上。
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对班级的关心,对教育的支持,这一切,都是给予孩子最直观的教育。
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长,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关系。
家长和老师相遇,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
老师、家长、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家长就是养分,帮助小树扩张根系、向上生长,老师就是园丁,帮助小树修枝剪叶,实现社会化和自我同一性。
老师、家长和孩子,应该是世界上最和谐的合作关系。
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请教老师一株不知名的植物,老师不知,让他回家问家长。
家长却没有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把答案交给老师,由老师为孩子解答。
并且告诉老师:希望这个问题能由您来解答,想来更为妥当。
正因为家长相信老师,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老师,孩子会更信服老师,老师也会更尊重家长,家长自然会更理解老师。
教育最需要的,是爱的引导。
家长与老师的相逢,本就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一样的,正因为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
请善待每位严厉的老师,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读过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对其中一段话记忆尤深:
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能够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是孩子的幸运,因为他会拼尽全力不让孩子走错路,还会燃起孩子未来的希望。
老师的肩上,扛的一直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沉甸甸的重任。
一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请善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那些为了孩子好的,对孩子严格要求的老师。
教育需要静待花开,请给老师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
支持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长;
接纳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爱你自己的孩子。
愿家长和老师一起携手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转发
作者:惜朝
Monday, August 26, 2019
Saturday, July 6, 2019
陈诗蓉: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陈诗蓉: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第一轮的校本评估学习报告册发下来了,有家长看到报告册上出现不同的等级,有人Band 1,有人Band 2,有人Band 3……而开始忧心:是不是该让学生根据等级来分班教学?反映了对于废考这件事,很多人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并不了解改变评价系统的实质意义。
为什么要根据能力分班?有人说可以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是重要的教育原则,但是如果所谓的“材”只是狭隘地指向考试成绩,全靠纸笔测试筛选出来,偏重的是可量化的知识与技能,那分班似乎更倾向于满足“竞争需要”。根据能力分班有助提高教学效果?这得看用什么教育方式,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在完全由教师主导,以灌输标准答案为主,学生只须被动学习的课堂里,把能力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班,无疑更方便教师“传授”知识,让教学显得“通畅无阻”,也更快速达到目的。但教育不是工业生产,是否也能像工厂一样追求流水线的流畅度,以高速度生产为目标?
焦点放在“超越自己”
我们都习惯给学生排名,也理所当然,不假思索地用成绩来给他们分班,主要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所使用的统一考试,属于常模参照性质,即透过“人比人”的方式来区分水平,确定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在这种模式下,只能有一个第一名,其他人表现再好也只能居其后,很容易就会有“输”的感觉,不管有意无意,身边同学都会自然成为竞争对手,学习沦为追逐分数,超越别人的竞赛。这样的竞争文化,是否能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能够与他人协商、合作,有能力迎向21世纪挑战的国民?
未来世界无法靠单打独斗来支撑,只懂得读书,但缺乏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孩子很难走得远。校本评估有助淡化存在已久的竞争文化,把焦点从如何超越别人,转向自我挑战,让“超越自己”成为驱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所谓“超越自己”指的是以表现标准为参照点,而不是与别人作比较,透过比较赢过多少人,输多少人来确定自己的水平与位置。
允许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步伐与节奏,往预设目标前进;允许孩子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只有答案标准,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就好,不必与别人比较,也不受别人的表现影响,每个人都可以是第一。
有人语言智能发达,有人数理逻辑强,有人擅长运动,有人很会画画……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真正的弱智,并不存在谁比谁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特长都不一样,无从比较,自然也不必担心会因为水平不同而相互牵制,影响进度。相反应把它当作学习优势,让孩子借此学会尊重个体差异,并善用各自的长处,合作解决问题。
校本评估的重要意义在于尊重生命的多元,让学生拥有更多元的学习环境,得到更多元的表现、发展机会,让个人潜质得到更全面及综合的发展。所谓全面并不是指每一个学生都得按照划一的标准齐头并进,而是希望不同个性,不同潜能,不同志趣的学生都能伸展所长,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这一切仅能从大人改变观念开始,所以改用校本评估不只是评价系统的变化,它是教学改革问题,更是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
第一轮的校本评估学习报告册发下来了,有家长看到报告册上出现不同的等级,有人Band 1,有人Band 2,有人Band 3……而开始忧心:是不是该让学生根据等级来分班教学?反映了对于废考这件事,很多人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并不了解改变评价系统的实质意义。
为什么要根据能力分班?有人说可以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美好的教育理想,也是重要的教育原则,但是如果所谓的“材”只是狭隘地指向考试成绩,全靠纸笔测试筛选出来,偏重的是可量化的知识与技能,那分班似乎更倾向于满足“竞争需要”。根据能力分班有助提高教学效果?这得看用什么教育方式,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在完全由教师主导,以灌输标准答案为主,学生只须被动学习的课堂里,把能力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班,无疑更方便教师“传授”知识,让教学显得“通畅无阻”,也更快速达到目的。但教育不是工业生产,是否也能像工厂一样追求流水线的流畅度,以高速度生产为目标?
焦点放在“超越自己”
我们都习惯给学生排名,也理所当然,不假思索地用成绩来给他们分班,主要因为我们一直以来所使用的统一考试,属于常模参照性质,即透过“人比人”的方式来区分水平,确定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在这种模式下,只能有一个第一名,其他人表现再好也只能居其后,很容易就会有“输”的感觉,不管有意无意,身边同学都会自然成为竞争对手,学习沦为追逐分数,超越别人的竞赛。这样的竞争文化,是否能培养出具有团队精神,能够与他人协商、合作,有能力迎向21世纪挑战的国民?
未来世界无法靠单打独斗来支撑,只懂得读书,但缺乏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孩子很难走得远。校本评估有助淡化存在已久的竞争文化,把焦点从如何超越别人,转向自我挑战,让“超越自己”成为驱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所谓“超越自己”指的是以表现标准为参照点,而不是与别人作比较,透过比较赢过多少人,输多少人来确定自己的水平与位置。
允许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步伐与节奏,往预设目标前进;允许孩子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只有答案标准,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就好,不必与别人比较,也不受别人的表现影响,每个人都可以是第一。
有人语言智能发达,有人数理逻辑强,有人擅长运动,有人很会画画……没有绝对的强者,也没有真正的弱智,并不存在谁比谁强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特长都不一样,无从比较,自然也不必担心会因为水平不同而相互牵制,影响进度。相反应把它当作学习优势,让孩子借此学会尊重个体差异,并善用各自的长处,合作解决问题。
校本评估的重要意义在于尊重生命的多元,让学生拥有更多元的学习环境,得到更多元的表现、发展机会,让个人潜质得到更全面及综合的发展。所谓全面并不是指每一个学生都得按照划一的标准齐头并进,而是希望不同个性,不同潜能,不同志趣的学生都能伸展所长,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这一切仅能从大人改变观念开始,所以改用校本评估不只是评价系统的变化,它是教学改革问题,更是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
陈诗蓉:没有排名的成绩单
陈诗蓉:没有排名的成绩单
踏进六月,步入了学年中,学校纷纷安排家长会,分发学习成绩报告册,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习进展。有孩子读低年段的家长,第一次面对不再显示分数,不见总平均,也没有排名的成绩报告册,应该会无所适从吧?
校本评估改用等级形式来标示孩子对各科目的掌握情况,即根据从下到上的6个等级(Band 1-Band 6)来鉴定、区分孩子属于“尚未掌握、有待改进、基本掌握、满意、良好、优良”中的哪项水平。对于已习惯依靠考试分数来得知孩子学得如何,依赖成绩排名来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来说,只标示等次的形式想必不如清清楚楚地写明分数,明明白白地列出名次的成绩册让人感觉踏实、心安。
惯用“常模参照”
以往孩子回家来说考了多少分,得了第几名时,身为家长的还常不忘关心起班上其他同学的表现,看看超越了谁,又输给了谁,以便更明确知道孩子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而今只能知道自己的孩子属于什么等级,既没有排名可供参照,也无法与其他同学的表现对照,又怎么知道孩子所获得的等级是算好还是不好?在同侪间算不算太差?是不是处于学习的正常轨道上呢?
以上我们惯用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常模参照”,即以团体的平均成绩(常模)为参照点,注重的是个体之间的表现差异。它通过把个人成绩与他人成绩作比较,来区分好中劣,衡量个体在团体里的相对位置与名次,因而也称为“相对评价”。
重视超越自己
校本评估采用的则是“标准参照”模式,即以所定下的表现标准或预期目标为参照点,所以也称为“目标参照”。它与“常模参照”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比较学生之间的表现,而是透过个人表现与所定下的表现标准之间的比较,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比起与别人竞争,“标准参照”模式更重视的是不断超越自己,以达到表现标准。
身为父母的,有必要区别以上两种评价模式的目的与作用。如果只是知道废除考试,改用校本评估,却不了解改变评估方式的实质意义,而继续用过去的方式来解读新式的成绩报告册,并不忘拿孩子之间的等级来相互比较,对老师的评价方式也缺乏应有的基本信任,我们的改革肯定是要受阻的。
冀望父母都能改变观念、调整心态,这样才能从没有排名的成绩单中收获更大的信息,看到更大的教育意义,把焦点从分数、排名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上!
踏进六月,步入了学年中,学校纷纷安排家长会,分发学习成绩报告册,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习进展。有孩子读低年段的家长,第一次面对不再显示分数,不见总平均,也没有排名的成绩报告册,应该会无所适从吧?
校本评估改用等级形式来标示孩子对各科目的掌握情况,即根据从下到上的6个等级(Band 1-Band 6)来鉴定、区分孩子属于“尚未掌握、有待改进、基本掌握、满意、良好、优良”中的哪项水平。对于已习惯依靠考试分数来得知孩子学得如何,依赖成绩排名来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家长来说,只标示等次的形式想必不如清清楚楚地写明分数,明明白白地列出名次的成绩册让人感觉踏实、心安。
惯用“常模参照”
以往孩子回家来说考了多少分,得了第几名时,身为家长的还常不忘关心起班上其他同学的表现,看看超越了谁,又输给了谁,以便更明确知道孩子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而今只能知道自己的孩子属于什么等级,既没有排名可供参照,也无法与其他同学的表现对照,又怎么知道孩子所获得的等级是算好还是不好?在同侪间算不算太差?是不是处于学习的正常轨道上呢?
以上我们惯用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常模参照”,即以团体的平均成绩(常模)为参照点,注重的是个体之间的表现差异。它通过把个人成绩与他人成绩作比较,来区分好中劣,衡量个体在团体里的相对位置与名次,因而也称为“相对评价”。
重视超越自己
校本评估采用的则是“标准参照”模式,即以所定下的表现标准或预期目标为参照点,所以也称为“目标参照”。它与“常模参照”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比较学生之间的表现,而是透过个人表现与所定下的表现标准之间的比较,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比起与别人竞争,“标准参照”模式更重视的是不断超越自己,以达到表现标准。
身为父母的,有必要区别以上两种评价模式的目的与作用。如果只是知道废除考试,改用校本评估,却不了解改变评估方式的实质意义,而继续用过去的方式来解读新式的成绩报告册,并不忘拿孩子之间的等级来相互比较,对老师的评价方式也缺乏应有的基本信任,我们的改革肯定是要受阻的。
冀望父母都能改变观念、调整心态,这样才能从没有排名的成绩单中收获更大的信息,看到更大的教育意义,把焦点从分数、排名转移到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上!
Wednesday, March 13, 2019
noun.
A noun names a person, place, thing, or idea.
Usually, the first page of a grammar book tells you about nouns. Nounsgive names of concrete or abstract things in our lives. As babies learn "mom," "dad," or "milk" as their first word, nouns should be the first topic when you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
For the plural form of most nouns, add s.
[Quiz 1.1]
Choose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noun in each sentence.
1)I have three (child, children).
2)There are five (man, men) and one (woman, women).
3)(Baby, Babies) play with bottles as toys.
4)I put two big (potato, potatoes) in the lunch box.
5)A few men wear (watch, watches).
6)I put a (memo, memos) on the desk.
7)I saw a (mouse, mice) running by.
8)There are few (bus, buses) on the road today.
Usually, the first page of a grammar book tells you about nouns. Nounsgive names of concrete or abstract things in our lives. As babies learn "mom," "dad," or "milk" as their first word, nouns should be the first topic when you study a foreign language.
For the plural form of most nouns, add s.
- bottle – bottles
- cup – cups
- pencil – pencils
- desk – desks
- sticker – stickers
- window – windows
- box – boxes
- watch – watches
- moss – mosses
- bus – buses
- wolf – wolves
- wife – wives
- leaf – leaves
- life – lives
- child – children
- woman – women
- man – men
- mouse – mice
- goose – geese
- baby – babies
- toy – toys
- kidney – kidneys
- potato – potatoes
- memo – memos
- stereo – stereos
- sheep – sheep
- deer – deer
- series – series
- species – species
[Quiz 1.1]
Choose the correct form of the noun in each sentence.
1)I have three (child, children).
2)There are five (man, men) and one (woman, women).
3)(Baby, Babies) play with bottles as toys.
4)I put two big (potato, potatoes) in the lunch box.
5)A few men wear (watch, watches).
6)I put a (memo, memos) on the desk.
7)I saw a (mouse, mice) running by.
8)There are few (bus, buses) on the road today.
Subscribe to:
Posts (Atom)